作者:admin 點擊量:1057
對于百度來說,即將過去的2018年無疑又是一個“動骨”之年。
“傳奇”高管陸奇將百度轉型推至深水區之際,突然宣布離開,引發百度百億美金的市值滑落。陸奇在任時劃定的Feed流和AI兩大主航道,由于缺少了舵手的凝合和推動,遭遇信心流失。
陸奇在任的一年零五個月期間(2017年1月加入),曾為百度曾確立了“主航道”和“護城河”轉型策略,主航道(Feed流和人工智能兩大業務)代表百度的未來;而后者護城河是指能夠讓主航道業務航行更穩健的業務,是百度的現在。
而基于人工智能等新興業務,陸奇也幾度改革人事架構,百度的戰略轉型由此在組織架構和業務內部獲得了猛烈響應。
戛然而止的轉型,讓總舵手李彥宏此后半年的舉動倍受關注。悍將出走后,百度的變革在變數中推進;這條大船,亟待找到適合互聯網下半場的航行節奏。
今年11月以來,百度將對智能駕駛事業群(IDG)進行拆分的消息不脛而走;媒體也從百度財報中讀出了AI商業化路徑遙遠,在百度業務中占據的尷尬地位。
12月18日,百度再度作出技術架構調整,放出了智能云業務升級的信號。
百度通過李彥宏內部信宣布技術體系架構大整合。ABC智能云事業部升級為智能云事業群組(ACG),同時承載人工智能 to B 業務和云業務,由尹世明負責,向張亞勤匯報(張亞勤繼續負責EBG和IDG);搜索公司及各BG的運維、基礎架構和集團級共享平臺整合至基礎技術體系(TG),整合后的TG向王海峰匯報。
信息流回歸、技術架構重整,成為百度2018年的句號和2019年的發端。
“三級火箭”的回歸
據業內人士透露,百度早在 2013 年就已經開始做信息流業務,但由于信息流廣告不成熟而擱置了這一計劃。
2016年,今日頭條現象級竄起,信息流廣告得到明證,百度的信息流功能隨即再次上線,此后,搜索+信息流即成為百度營收增長的關鍵來源。
2018年第三季度的百度財報顯示,總營收為人民幣282億元(約合41.1億美元),比去年同期增長27%,凈利潤為人民幣124億元(約合18億美元),比去年同期增長56%。
百度董事長兼CEO李彥宏在點評百度 Q3 財報時稱:
“在用戶量迅速增長與百度視頻產品強勁表現的雙重拉動下,信息流收入成為百度營收增速的一大亮點。”
這句評價中不僅有對百度信息流業務的增速肯定,也有百度信息流業務增長背后的邏輯——用戶量與信息流之間的相互協同,給百度移動端帶來的機會。
經典的“三級火箭”商業模型,或可再次印證李彥宏重視信息流的邏輯。
這一商業模型,被360和騰訊有過經典演繹。360以免費殺毒和安全防護聚攏大量用戶,此后在軟件管家中推送安全瀏覽器和搜索功能,最后通過搜索中的廣告投放獲利,而騰訊的商業路徑與此類似,QQ是獲取海量用戶的高頻工具,而社區則是留存用戶的土壤,最后騰訊以游戲、視頻等數字娛樂內容分發和廣告完成商業閉環。
百度的路徑是“連接信息和人”,但在移動互聯網時代,移動應用(APP)的分化直接沖擊了搜索引擎;今日頭條為代表的信息流APP,則通過推薦算法成為新的人與信息的連接者,在移動互聯網紅利期,造就了現象級平臺的崛起。
回過頭來,我們可以這么看百度的信息流業務上線:重構了搜索、APP和信息流(廣告)的三重火箭模型。與此對應的例證是,今年3月,百度將“手機百度”改成“百度”,對自己的描述也從“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平臺”改成“7億用戶首選的搜索和資訊客戶端”。
百度在蘋果 App Store 中的介紹語成了“有事搜一搜,沒事看一看”。
百度APP“7億用戶首選的搜索和資訊客戶端”
百度APP的官方描述成為“7億用戶首選的搜索和資訊客戶端”。
為了使這個模型更為強健,百度2018年進行了大量投入。
第三季度,百度流量獲取成本(TAC)為31億元,比去年同期增長25%;銷售、總務和行政支出為人民幣56億元,比去年同期增長51%,主要由于渠道和推廣營銷支出增長,此外,短視頻在信息流中推出也讓百度的帶寬成本有一定增加,第三季度的同比增幅為18%。
與投入相對應,百度的日活量獲得明顯增長,今年3月,百度App日活躍用戶達1.37億元,同比增長18%,6月,信息流主陣地的百度App平均日活用戶達到1.48億,同比增長17%,用戶使用時長同比增長30%,信息流業務視頻內容同比增長270%。而到9月份,百度App的日活用戶已經突破1.61億。
信息流不僅帶來巨額營收增長,就現有數據來看,其利潤效率也相當可觀。鈦媒體粗略統計發現, 2015年百度業績高亮時期的利潤率是48%,到2016年跌至16%,而到2018年,這一數據開始逐漸回升,今年第一季度百度的利潤率為22%,二季度25%,而到了第三季度,在銷售成本和三費普遍增加的情況下,百度的利潤率仍然上升至43%。
不過,今日頭條仍然是百度在信息流這一賽道的最大競爭者。據公開數據,2017年,百度的信息流業務收入在10億美元左右,雖然這一成績今日頭條用了3年才實現,但是在近日接受媒體采訪中,快手投資人陸復斌預測,今日頭條今年的營收將達到500億元,明年或直逼千億元。
面對這一強力追趕的后來者,百度的關鍵防御手段是搜索精度和推薦算法。因為信息流的本質是用算法做推薦,是人工智能在內容分發領域的變現,這是百度最為擅長的領域。據悉,百度大腦能夠深挖全網數據,建立200萬用戶標簽,精準為6億用戶畫像。
此外,語音搜索、圖像識別等人工智能支撐的新型交互方式,以及大流量帶動的小程序服務能力,也都是百度信息流業務向上增長的動力。
“語音交互的背后是自然語義理解,他可以像人對話一樣可以有無限個回合,而包括搜索在內都做不到。”李彥宏表示,由此可以看出,基于海量用戶基礎的精準搜索技術,以及搜索技術升級對加固百度護城河的重要性。
不過,今日頭條在野蠻生長的同時,也在拓展業務邊界。據鈦媒體了解,今日頭條已經從360和百度挖人,籌備搜索業務,或許今日頭條從模糊信息流到精準搜索之間的技術探索,是百度補課的絕佳時機。
三大AI業務落地,商業化能力待考
2016年,李彥宏在接受《財經》雜志專訪時表示,對于AI的商業化預期是5到10年。彼時,李彥宏已經看到AlphaGo 聲名大震背后谷歌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巨大投入,百度也明確AI是核心布局方向。陸奇的加盟扛過了AI大旗。
“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的AI標桿企業”,是陸奇為百度立下的新使命。百度集團在此次技術架構調整前,擁有的六大事業群中,除了主營傳統的搜索引擎服務的搜索公司,其余各部門都是AI戰略的一部分——
人工智能事業群(AIG),主要負責百度所有的AI技術研發;
智能駕駛事業群(IDG),主要負責汽車的智能駕駛;
金融事業群(FSG),主要負責互聯網金融業務;
智能生活事業群(SLG),負責專注于 DuerOS 平臺與生態的建設及運營;
此外還有一個新興業務事業群(EBG)。
雖然陸奇離開后,盡管李彥宏否認了百度“All-in AI”的說法,但AI的戰略角色仍位居核心。百度世界大會和開發者大會上,李彥宏依然站臺重推 AI 項目;而在2018年烏鎮舉辦的世界互聯網大會上,當馬化騰專注于探討基礎學科技術進步帶來的未來機會時,李彥宏則在全程推介自家的AI業務。
“互聯網思維已過時,百度目前在整個戰略規劃上將以‘AI思維’主導的。”李彥宏在百度世界大會上表示。
分析百度在AI業務的布局上的核心理念,至少從李彥宏的技術實用態度出發,百度的AI布局一開始即奔著商業化而去。
這從李彥宏在向《財經》談論AlphaGo時有所印證。“百度最主要的資源應該放到那些更加有市場前景的方向上,而不是去做一個下圍棋的機器人。”
李彥宏說,“我們是實用主義者,而不是理想主義者。”
因此,百度在AI領域的三大布局百度智能云、DuerOS和Apollo計劃,其中后兩個項目幾乎都推出不到兩年,已經在2018年普遍落地。
在智能駕駛方面,今年7月,百度與金龍客車合作的全球首款L4級自動駕駛小巴“阿波龍”量產下線;僅三個月后,百度與紅旗也共同合作了國內首個L4級別自動駕駛乘用車的量產計劃:2019年小批量下線示范運行、2020年大批量投放更多城市運營。
同時,Apollo開放平臺通過開放源代碼、數據、API、云端接口等方式已經吸引131家合作伙伴入駐,不乏寶馬、奔馳、沃爾沃、長城、比亞迪、博世等中外汽車產業巨頭;車聯網業務也隨之在長城、福特等車企中開枝散葉。
而對于自動駕駛,百度希望建立一套Android式的開放性生態系統,在這其中尋求盈利機會。鈦媒體注意到,在今年第二季度電話會議中,李彥宏表示,“未來通過Apollo,百度可以賣高精度地圖、賣仿真平臺、甚至賣計算硬件ACU,這些都是很直接很剛需的服務”。
今年8月,百度與長城達成高精度地圖業務合作。百度IDG事業部總經理李震宇向鈦媒體表示,“這是一個商業化的訂單。” 百度通過 Apollo 平臺所吸引的產業資源,也將為百度云帶來落地機會。
此外,基于百度云,以及百度的車路協同、Valet Parking等在內的一系列智能交通解決方案,百度也宣布推出百度AI城市“ACE王牌計劃”(Autonomous Driving、Connected Road、Efficient City)。
但也正如 Auto X 創始人肖健雄向鈦媒體表達的觀點,“一個開放平臺能夠降低無人駕駛的研發門檻,但也有自己的弊病。”比如,Apollo平臺在對接不同合作方的計算和車輛硬件平臺上,需要各占用大量的人力資源,這會導致精力分散,開發進度緩慢。尤其是,依靠高精度地圖、云平臺等服務收費的模式,究竟投入和收益效率如何,還有待驗證。
以百度Apollo計劃在2017年推出為時間標志,2017年當年度,百度的研發費用達到129億元,較2016和2015年直接增加27%;而在2018年的前9個月,百度的研發費用已經達到112億元;相對應的包括AI在內的等其他業務營收占比,在第三季度財報中卻只有20%。
在AI業務方面,截至2018年9月,DuerOS智能設備激活數量已經達到1.41億,語音交互次數超過8億次。
雖然DuerOS已經先后進入多家主機廠的前裝市場,但是在Q3財報電話會議中,李彥宏表示,DuerOS的整體商業化要等到2020年。這背后不排除百度將DuerOS的裝車收入劃為百度IDG部門。
在實現全面商業化之前,BAT和小米等公司在智能音箱業務中的價格戰仍將持續,百度勢必要跟上硬件補貼的節奏;同時,圍繞DuerOS的內容投入成本也將持續增加。
據媒體報道,為擴大DuerOS終端數量,百度先后對終端公司、內容平臺進行多次投資。反映在Q3財報中,百度在內容方面的成本已達 67.4 億元,同比增長73%,占總成本的比重升至47%。
智能駕駛業務面臨新抉擇
進入2018年尾聲,有媒體曝出百度智能駕駛(IDG)事業部內部分拆的計劃。
2017年陸奇任上基于現有業務及資源的整合調整,成立智能駕駛事業群組(IDG)。該事業群組由自動駕駛事業部(L4)、智能汽車事業部(L3)、車聯網業務(Car Life etc. )共同組成。
2017年的百度世界大會上,百度智能汽車事業部高管曾如此介紹百度自動駕駛發展的兩種路徑:百度 L3 事業部是漸進式革新,L4自動駕駛事業部)是突變式革命。
前者更多是用高精地圖、雷達和視覺來實現,瞄準的場景是有人的,在高速、停車場這樣環境下的解決方案;后者則與激光雷達相關,解決的是完全無人的、所有環境內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。
因此,L3的技術路線更符合車企的漸進化和量產化原則,落地路徑更短,也能夠最先為百度創造商業化機會;而L4自動駕駛技術受限于軟硬件成本、產業環境、政策法規,落地周期更為漫長。
目前,百度基于 L4 Pilot技術開發的廈門金龍小巴阿波龍已經量產,但由于單車成本高昂,且受到速度限制,只能在固定線路進行載人運營,商業化回報難以預期;此外,面向末端物流的L4技術量產方案,單車成本同樣達到15萬元左右,這對于團隊實現盈利來說,也是重要的成本障礙。
L3和L4的技術路徑、商業化能力不同,是兩個部門最初在百度內部同時存在的基礎。
而為何在陸奇時代,通過智能駕駛事業群最終將兩者合并?百度在一封內部郵件中透露過原因,“此前(百度)智能汽車業務架構較為分散,幾個事業部隸屬于不同的業務群組,不利于內部資源協調和業務統籌發展,外界也對相關業務的隸屬存在疑惑。”
在2017年的 CES 展上,百度總裁張亞勤也證實,“L3 與 L4 這兩個路徑于百度而言并不矛盾。” 因此,將兩者合并的初衷,是減少更多資源互耗、實現更多統籌,是百度作出這一頂層設計的依據。
但不能忽略的是,不僅陸奇加盟之初的宏大設想與李彥宏的商業化預期之間存在差距,隨著自動駕駛行業向前邁進,L4技術的復雜性和落地能力的疲軟也愈發明顯,在政策方面也遲遲未能明朗。
相比之下,定位成L3或者L3以下的項目則都獲得了大量商業化機會。行業內新興企業如Momenta估值同樣達到10億美元,收獲主機廠、全球頭部供應商、國家隊資本等青睞,而馭勢科技、知行科技、安智汽車等輔助駕駛項目則都已經收獲主機廠訂單,實現商業化造血,以避寒冬之虞。
因此,百度接下來該如何選擇,基本面已經可以預見。是讓兩者齊頭并進,相互掣肘,還是給其中一方更多空間,實現更快的商業化破冰?答案已經清晰。
相比于騰訊和阿里的宏大組織架構,百度的優勢在于其產品的持續成長性和優化速度。2018年,百度的信息流和搜索結合的造血潛力已經爆發,而百度也為其儲備了足夠燃料,同時,AI能力和生態架構已經搭建完畢,商業化的回報方式,尚需要百度進一步探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