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admin 點擊量:1244
來源:人民日報
讓“互聯網+教育”健康發展(人民時評)
作為“互聯網+教育”的重要形態,線上教育培訓的規范發展對于推動整個在線教育行業健康、有序發展至關重要
日前,教育部、中央網信辦等六部門聯合發布《關于規范校外線上培訓的實施意見》(以下簡稱《意見》),首次從國家層面為校外線上培訓定規矩,也為這一行業的規范發展提供了政策依據,為保障線上培訓健康發展樹立了航向標。該《意見》出臺,也鞏固了去年以來開展的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的成果,彰顯了線上線下統籌管理、同步監管的治理思路。
近年來,通過互聯網面向中小學生開展的學科類課外培訓發展迅猛。這種培訓,價格相對較低、時間場地相對靈活、覆蓋面廣,采取一對一、一對多等多種在線教學方式,滿足了個性化、定制化需求,受到不少家長和學生的青睞。但問題也隨之出現,有的培訓平臺存在低俗有害信息或與學習無關的網絡游戲等內容;有的培訓內容以應試為導向,超標超前,不符合教育規律;學科類培訓人員素質參差不齊,有的缺乏基本教育教學能力;還有的機構,培訓預付費過高、合理退費難,用戶消費風險大……良莠不齊、泥沙俱下,影響了在線教育的質量。
一邊是基于互聯網的創新優勢和旺盛的需求,一邊是新興業態發展初期的問題頻現,需求與挑戰同在,折射出當前我國校外線上培訓規范治理的多元性與復雜性,也考驗著相關管理部門的智慧。為在線教育的未來發展鋪軌道、指航向,助力其不斷提高培訓的科學性、規范性和適宜性,既需要在規范治理過程中不搞一刀切、急剎車,也需要積極創新,用互聯網的思維方法解決互聯網的問題。
正是基于這樣的背景,《意見》在堅持育人為本和依法規范的前提下,吸收借鑒校外線下培訓機構管理經驗,采取了“互聯網+監管”的新模式。建設全國校外線上培訓管理服務平臺、建立黑白名單制度、要求保留教學影像和數據信息……一系列舉措實現了動態監管、有據可查,正是為了打造一個政府科學監管、培訓有序開展、學生自主選擇的發展格局。
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正為教育帶來新的發展契機。大山中的孩子可以同步接受優質教學與教育資源,有學習困難或障礙的學生可以獲得個性化輔導,不同地區的學生可以進入同一個“課堂”協作學習,教育管理者可以從大數據中獲得教、學、評、測的全鏈條信息……以大數據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為代表的互聯網技術為促進教育公平、提高教育質量、實現個性化教育帶來了新的可能。把科技創新作為引領力量,充分調動各方面特別是企業界、產業界的積極性,改革教學方法和教育評價體系,推動深度學習、跨界融合、人機協同、助力實現因材施教,這樣構建起來的,將是一種面向未來的智能化教育體系。
作為“互聯網+教育”的重要形態,線上教育培訓的規范發展對于推動整個在線教育行業健康、有序發展至關重要。期待以這次規范意見的出臺為契機,進一步發揮政府、社會、行業的多方合力,讓在線教育的監管更科學、行業更自律、內容更先進,從而促進“互聯網+教育”的持續健康發展,為教育發展打開更大空間。
趙婀娜
[ 責編:叢芳瑤